電鍍廢水處理-----mvr蒸發器的應用
電鍍廢水的來源一般為:(1)鍍件清洗水;(2)廢電鍍液;(3)其他廢水,包括沖刷車間地面,刷洗極板洗水,通風設備冷凝水,以及由于鍍槽滲漏或操作管理不當造成的 “跑、冒、滴、漏”的各種槽液和排水;(4)設備冷卻水,冷卻水在使用過程中除溫度升高以外,未受到污染。電鍍廢水的水質、水量與電鍍生產的工藝條件、生產負荷、操作管理與用水方式等因素有關。電鍍廢水的水質復雜,成分不易控制,其中含有鉻、鎘、鎳、銅、鋅、金、銀等重金屬離子和***等,有些屬于致癌、致畸、致突變的劇毒物質。
電鍍是利用電化學的方法對金屬和非金屬表面進行裝飾、防護及獲取某些新的性能的一種工藝過程。電鍍行業是通用性強、使用面廣、跨行業、跨部門的重要加工工業和工藝性 生產技術。
電鍍行業發展歷史及現狀
現代電化學是由意大利化學家 Luigi V.Brugnatelli 在 1805 年發明的。到了 1839 年,英國和俄羅斯科學家獨立地設計了金屬電沉積工藝,用于印刷電路板的鍍銅。不久之后, 英國伯明翰的 John Wright 發現氰化鉀是一個合適電鍍黃金和白銀的電解液,1840 年, Wright 的同事,喬治·埃爾金頓和亨利·埃爾金頓被授予第一個電鍍專利,他們兩人在伯明 翰創建了電鍍工廠,從此該技術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。隨著電化學科學的成熟,其與電鍍過 程的關系漸漸被人們理解,其他類型的非裝飾金屬電鍍工業被開發出來。到十九世紀五十年 代,商業電鍍鎳,銅,錫和鋅也相繼被開發出來。在兩位埃爾金頓的發明專利基礎上,電鍍 槽及其它裝備被擴大到可以電鍍許多大型物體和特定工件。在 19 世紀后期,受益于發電機 的廣泛應用,電鍍工業得到了蓬勃發展,兩次世界大戰和不斷增長的航空業推動了電鍍的進 一步發展和完善。
如今,電鍍行業已是國民經濟